统计数据发现,2019年上半年可转债共发行62只,合计规模达1547.76亿元。只数、规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10%和570.56%,其中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转债的发行环节朝市场化方向的持续松绑,预示着未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这一融资方式,进而促进该类品种规模进一步扩容。
可转债规模井喷!全年2000亿在望,私募多策略资金入场围猎
与可转债井喷相伴随的是,更多增量资金正在涌入其中,而可转债的T+0、不设涨跌停限制也在给各类策略投资带来交易机会。
2019年也许将成为可转债规模的扩容元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的62只可转债合计发行规模达1547.76亿元,这一规模较去年全年的738.16亿元还多出了1.1倍。
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转债规模的井喷,和发行人、承销机构的积极参与以及发行窗口的进一步减少干预不无关联。
“IPO和可转债都是由发行部和发审委在参与审核,而今年随着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发行流程和审核工作的可预期性正在进一步增强。”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这样一来发行人更有积极性参与可转债发行,而且和IPO相比,可转债的过会率一直都相对更高,周期也相对更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可转债的确比IPO保持了更高的过会率,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可转债的过会率达92.59%,而IPO的过会率仅为81.58%。
在IPO过会率提高的同时,今年可转债的过会率的确也在悄然上升。今年上半年可转债过会率达到了100%,而去年同期只有80%。
“申报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难免存在一些低质量或转债发行用途不太明晰的项目出现,不排除未来会有一些被否案例出现。”上述投行人士分析称。
可转债规模猛增的另一原因,则与不少金融企业可转债的增加有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单笔规模排名前3大的可转债分别来自于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三家银行合计发行转债达860亿元,占同期全部规模的一半以上。
“去年以来信用风险的高企导致一些银行面临指标压力,补充后续资金、资本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少银行对于发可转债来说是有意愿的。”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金融分析师表示,“伴随着后续更多银行可转债的发行,今年转债的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元。”
事实上,更大规模的可转债发行已在路上。6月26日,浦发银行公告表示,针对申报500亿元可转债发行项目,刚刚完成有关证监会反馈意见的回复。若该笔可转债发行成功,年内的转债发行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虽然可转债发行在今年迎来井喷,但低等级的可转债占比却出现了下降。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的可转债中,评级等级低于AA级的共有18只,包括12只AA-和6只A+,合计占同期发行全部可转债的20%。
而在去年全年,评级等级低于AA的可转债多达21只,占当年发行的全部可转债的33.33%。
“因为信用债市场出现了一些违约事件,所以也会对转债市场的情绪带来一定冲击,虽然转债是公开发行和申购打新,但不少发行人还是希望能够做高资信等级后再来发可转债,这样在转股价格和利率上也能更有优势。”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转债规模的放量,也相应地激活了二级市场的热度。
7月2日,泰晶转债在当日创出新高后,转而快速下跌导致当日收跌达28.16%。而泰晶转债在此前5个交易日内已合计上涨达84.19%。事后,发行人泰晶科技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在泰晶转债快速上涨阶段减持215010张,占发行总规模的10%。
过山车行情出现的原因之一,与可转债成交活跃度的提高不无关联——泰晶转债7月2日的天地板当天,成交额累计达到21.93亿元,创下发行以来成交最高值。
T+0机制、不设涨跌幅以及逐渐活跃的交易,吸引了更多策略资金入场围猎。
“之前转债市场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不足以出一些策略的,相反转债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能够养活的策略也越多。”上海一家主打量化套利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我们主要关注一些低等级转债中存在转股折价或纯债折价率比较高的转债。”(21世纪经济报道)
纾困基金、可转债现身减持“大军”,获利之外时点把握最关键
数据显示,2019年5月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减持110.1亿元,6月净减持155.9亿元,环比增长约41.6%。其中,非银金融、基础化工、医药等行业拟净减持金额最大。
进入7月之后,减持热度还在持续。金冠股份7月2日发布的减持公告显示,控股股东拟清仓式减持并可能致使公司控制权变更。
具体内容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徐海江与京达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2.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8.24%。徐海江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96亿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16%。京达投资此次不减持股份。本次减持计划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徐海江目前持有公司2.4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7.7%。
对于此番减持,市场猜测或为国资进入让路。公告显示,去年11月,金冠股份及其实际控制人徐海江与古都资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古都资管拟通过股权协议转让及表决权安排等方式获得金冠股份29.9%表决权。公司提到,交易全部完成后,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
今年4月28日,河南省国资委原则同意古都资管收购金冠股份25.60%股权,取得金冠股份实际控制权。6月10日,金冠股份部分股东协议转让公司股份完成过户,古都资管已经取得金冠股份9.4384%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