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长期投资”这条原则被说得很多,但还是有不少投资者对这种理念表示怀疑:“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持有,结果不赚反而亏钱了”。
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要想在正确的道路上去坚持长期投资,真的很难。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走好长期投资这条路呢?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持有一只基金的时间越长,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2010—2020年期间,上证综指在经历一轮牛市后涨涨跌跌回到起点,10年累计下跌6.93%……反观基金取得了非常优异的超额收益——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涨100.65%,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84.17%,远远碾压大盘。
第一,频繁择时不可行。观测大盘和权益基金历年表现可以发现,不同自然年份基金的整体表现差别很大,如果从更短的时间维度来看,市场的随机性会被进一步放大,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预测市场。
第二,长期投资的受益确定性更高。据统计,A股整体ROE近年来虽然有所下滑,但始终保持在8%以上水平,是不错的长期投资标的。
沪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称,在一个正常发展的权益市场,每一轮周期的价值中枢都会显著高于上一轮,所以,在持有8年以上周期(即经历完整的两个周期之后进入第三个及以上的周期)时,“回报效率”开始创出新高,并一路上行,最终实现权益市场长期的均值回报率。在A股市场,长期回报率可以高达15%左右。
投资其实是一个比拼耐力的漫长过程,越心急往往越容易震荡出局。短期非理性博弈并不能让大家感受到投资的真谛,投资者还是需要尽可能地树立长期持有的理财理念。
怎样才能做到?
很多投资者都十分认可“长期投资”理念,但是做到的却不多。比如,A股市场不乏一些长期牛股,投资者可随时参与。但是,真正从这些长期牛股身上赚到钱的投资者却不多——要么犹豫错过机会,要么就是“拿不住”。
第一,找一名长期主义的基金经理
相较专业投资者,普通人更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想做到长期投资,比较好的选择是将资金交给受过专业训练、秉承长期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作为基金持有人,如果打算长期持有某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首先应该认同其投资理念。比如投资应该赚什么样的钱?是股票价格随机波动的价差收益,还是分享所投资公司成长的收益?在不同的投资理念下,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公司基本面和股价的长期表现将更为重要,如果你对此认同,就不妨选一位有着相同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第二,检验长期主义投资者的投资效果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基民,买基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赚钱。相信不少人心中的OS都是:长期主义虽然好,但能赚钱才是真的好。所以,想要说服基友们当一名长期主义者,还得拿出真正的利器:投资收益。
认同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还需检验在这一理念下的投资业绩能否可持续,是否经得起市场的长期考验。在价值投资者看来,持有一家好公司,公司盈利的持续成长最终将驱动股价长期上涨,因此不必太在意短期市场波动,但长期来看能获得较可观的回报。
那么这里的长期究竟是多长呢?如果是高达30%的年化收益,收益率增长100%也需要3年之久。那是否可以说明,长期并非两年三载,起码也得是四年五载。
从制定投资目标的角度来看,一般会将实现周期为3年以下的投资目标定义为短期投资,3—5年实现周期的投资目标可以定义为中期投资;实现周期为5年以上的投资目标定义为长期投资。
而一些专业机构在对基金历史业绩做出评价时,会将3年以下定义为短期表现;将3——5年定义为中期表现;将10年以上定义为长期表现。
也就是说,长期投资中的“长期”,起码是5年及以上的投资期限。
所以,在作出期投资决策时,可以根据自己既定的投资目标,如10%、50%、100%、200%……再结合自己的投资水平如择基、择时、调仓等等,对长期做出正确的判断。
审视完基金经理和投资业绩,如果投资者还拿不准,不妨看看“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这一指标。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更注重中长期收益,以长线投资为主,在选择基金时,更偏好风格清晰、回报稳健的产品。
第三,设置最短持有期,管住频繁交易的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像一开始说的,很多投资者不是不知道长期投资的好,也不是没遇到过长期投资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但就是败在拿不住。
有一组数据显示,单只基金持有时间1-3年的盈利概率在76%以上,而持有时间少于3个月的盈利概率仅有46%;且持有时间拉长,获得高收益的概率上升。所以普通人想炼成长期主义的投资者,还需要自己设限“入坑”,管住频繁交易的手。
在具体选择基金时,可以重点从基金合约、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等三个纬度进行优选,重点选择合约灵活、基金经理经验丰富、风格多样、业绩优异、业绩回撤小,基金公司团队实力强的基金。
长期投资一定不会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