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月宏观预测和资产配置建议
(一)九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二)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逻辑和风险
中期逻辑渐近拐点:中国经济保持上行,工业品价格和企业利润趋于修复。货币-信用框架则处在“紧货币宽信用”阶段,这都指向债熊,股慢牛。但应关注PPI环比回落或社融见顶的信号(2020M10至2021Q1),这可能触发市场拐点。当然,资本市场改革、居民财富结构优化、中国经济升级等中长期力量仍然存在,但都需要短期因素来触发。
大类资产预期:
1、A股:继续从流动性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关注当前盈利改善明显的高端装备制造、消费板块中的农业与医药,以及PPI回升带来的周期行业盈利改善。
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上移,年内区间2.75至3.10,中美利差可能趋于收窄。
3、美元指数和商品:美联储保持宽松,美元指数下行,油价回升,黄金仍有空间。
风险提示:
1、国内经济运行更应关注经济指标的环比变化、特别是PPI、社融与企业中长期贷款。
2、美国经济趋于修复,可能会形成美联储正常化的预期,进而导致美元短期强势。
3、美国大选之前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包括科技企业制裁、局部政治和军事冲突等。
(三)下一阶段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二、资本市场表现回顾
(一)股债月度表现回顾
1至3月:疫情爆发经济失速,1季度实际GDP下降6.8%;CPI于1月见顶回落,PPI于2月见顶回落,货币政策于2月开启宽松,资产价格表现为“衰退”。
4月: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水平下降、货币政策宽松,资产价格表现为“复苏”。
5至6月:5月4日债市开始调整,5月25日股市启动上行:一是国内经济增速回升,PPI见底回升。二是货币政策收敛,债市产生“退出恐慌”, 股强债弱对应时钟“过热”。
7至8月:7月上旬股市加速上行、债市情绪悲观,股债两极分化激发部分机构的再平衡;美股高位震荡,导致股市回调、债市反弹。但经济回升、盈利改善、政策渐进收敛的中期逻辑没有变,8月股市实现“慢牛”,债市继续偏弱。
(二)A股市场风格
近期:中国股市继续从流动性驱动进入基本面驱动,叠加制裁事件,科技与消费逐渐拉开距离。美国仍然依赖流动性宽松,科技股持续新高。
短期:工业企业利润仍将保持向好趋势,结构层面上装备制造(电子、汽车、机械)、农副食品、医药制造等领域相对突出;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修复需要等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向上突破。
中长期:前沿技术、高端装备始终是核心资产,研发投入强度选股策略持续有效。
(三)债券收益率
全球:美联储宣布新的政策框架,关注“最大就业缺口”与“平均通胀目标”,延续宽松。全球景气预期明显好转,CRB等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持续上行。但美国经济好转可能逐步带来美联储宽松预期的变化。
中国:经济仍持续上行且相对领先,但与海外的差距将逐步缩小,中美利差逐步收窄。基本面支撑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上移,但参考去年两次峰值,预计年内2.75至3.10。
(四)美元、美股和大宗商品
8月美元指数从93.5降至92.2.8月27日美联储宣布新的政策框架。美国持续上行。CRB指数加速上行,但原油价格升幅偏弱。8月7日金价大跌,随后进入1920至2010的区间。
三、下一阶段经济与政策分析
下一阶段分析与展望:分析框架
(一)1。 景气持续修复,小微企业和就业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