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的全球经济,投资者很难有明确的判断,市场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方向。至此,面对庞杂的分析理论和前景预期,投资市场显得寸步难行。这个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就全球经济随意的说上两句,而并不会犯什么大的错误。如果有投资者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未来一片光明,相信大部分投资者都会相信,因为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确实处在一个大规模发展的形成阶段,小问题很难阻止这一进程。但如果有一些投资者认为,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全球有可能会走向第三次经济大萧条,那么照样有很多的投资者会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包括“金融危机的预言家——克鲁格曼”也这样认为。站在美国和欧洲的角度,的确,全球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具有大萧条背景的时代,失业率急剧上升、政府赤字不断扩大、银行破产加剧、罢工潮此起彼伏、主权信用一降再降、贸易保护逐渐抬头……
在金融市场出现较大困难的时候,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给这个市场带来了灾难性后果,震荡幅度加剧,市场情绪颠簸,恢复经济的难度越来越大。正是因为这样,投资者的目光开始聚焦至全球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短线投机助涨了金融市场的波动,给更多的,握有流动性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炒作空间。如果翻开历史,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在长期流动性过剩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恐慌性抛售,整个金融市场将面临毁灭性打击,导致经济的停滞,甚至将产生萧条。这个时候,握有何种资产,或者选择何种资产,将成为未来投资者财富重新分配的重要体现。
商品市场由于受到经济周期,生产、消费、资源、制度等的限制,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商品投资”在投资市场的参与形式虽花样繁多,但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是完全起步于对商品价值的认可而去参与商品投资。目前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商品市场由于消费市场的下滑及长期不稳定,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在美元泛滥的全球市场导致的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商品市场产能过剩的价格体现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但自从欧洲债务危机深化以来,呼吁紧缩政策的势头开始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面对众多发达国家政府赤字问题的不断恶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所难免。而美国长期保持的“负利率”也不可能延续更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商品市场将会是最后一批遭到抛售的资产。价格的不均等回调有望给一些价值被低估,并且潜力较大的商品带来罕见的投资良机。
个人观点:具有军事用途和大量工业用途的铜、抗腐蚀能力较强的过渡性金属镍、受地域和自然环境限制较大的糖和橡胶、对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反应强烈的黄金、产量受限,价格离历史高点较远的白银等,都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本轮经济大调整(地域与结构的双调整)当中,这些商品将有望成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和机构重点持有的品种。面对全球紧缩压力加大,外加其他众多商品产能过剩问题的存在,具有投资价值的商品会随着这一趋势出现周期性的普遍下跌,但一旦经济维稳,增长势头出现,商品市场的价格将会出现泾渭分明的走势。投资者在这一时期的选择,将决定现在所要承受的风险,也决定着未来所产生的收益。文/肖磊